小心「Ethereum 」高獲利陷阱!血本無歸的投資詐騙真相揭露
近期網路出現大量「Ethereum 」投資廣告,標榜「高收益、低風險」、「穩賺不賠」,誘使民眾投入資金。這實際上是典型的假投資真詐騙手法,已造成多人受害。本文將揭穿這種詐騙手法,幫助您保護財產安全。
詐騙手法解析
誘人廣告吸引
在社群媒體(Facebook、Instagram)投放精準廣告
使用名人頭像偽造推薦影片
標榜「保證獲利」、「零風險高報酬」
假平台真詐財
仿造正規交易平台介面
初期讓投資者小額獲利,誘使加大投入
出金時以各種理由拒絕(需繳稅、保證金等)
專業話術洗腦
假冒分析師提供「獨家內幕」
製造急迫感(限時優惠、名額有限)
群組內安排假會員炫耀獲利
六大警示特徵
過度承諾:宣稱收益率異常高(月報酬20%以上)
來路不明:非金管會核准的交易平台
壓力話術:催促立即入金,否則錯失良機
無法出金:以各種藉口拖延出款
個資要求:要求提供銀行帳戶、身分證等敏感資訊
缺乏監管:無法提供合法金融監管編號
防詐三步驟
保持懷疑
記住「高報酬必定高風險」
勿輕信網友推薦投資管道
警惕過度完美的獲利承諾
停止交易
若發現無法出金,立即停止投入
保留所有對話記錄與交易證明
受害者真實經歷:
我的親身經歷分享一下,我是台中一位退休教師在Facebook看到廣告,加入「Ethereum 專業投資群組」,初期投入20萬元獲利4萬元,隨後加碼300萬元後,對方即以系統維護為由消失,車房都抵押出去了還背着一身的貸款,當時我覺得天都要跪下來了!想死的心都有!幸好遇到了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貴人,幫我拿回了我的積蓄,也及時還上,貸款才沒讓我走上絕路。
如果你身邊也有類似經歷的人可以加我的賴oi9886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幫助你,不讓詐騙集團帶着我們的血汗錢去逍遙快活!
?如果發現被騙緊急查證挽救?
?添加反詐機構救助賴ID:【oi9886】點擊加入好友可進行添加反詐機構Line進行直接詢問鑒定真假】
? 請大家務必警惕,避免重蹈覆轍!
?希望能用這位網友的經歷提醒更多人 避免落入詐騙陷阱 也希望更多受害者能勇敢站出來!也希望大家能從網友的經歷中汲取教訓,提高警惕。
詐騙手法揭秘:Ethereum如何騙取你的資金?
一、常見投資詐騙手法
1.高報酬低風險誘惑
宣稱「保證獲利」、「穩賺不賠」、「短期高回報」,例如「每月20%收益」、「翻倍獲利」。實際:合法投資必有風險,超高報酬通常伴隨高風險或根本是騙局。
2.假冒合法機構或名人
偽裝成知名銀行、券商、基金公司,甚至盜用財經專家或網紅名義推廣假投資。案例:假冒「巴菲特推薦股票」、偽造金融機構官網或APP。
3.虛擬投資平台(詐騙APP)
誘導下載虛假交易平台,初期讓受害者小額提現獲利,後以大額資金「鎖倉」或直接消失。特徵:平台無法出金、客服失聯、系統維護等藉口拖延。
4.龐氏騙局(資金盤)
用後期投資者的資金支付前期投資者的收益,營造賺錢假象,最終崩盤跑路。常見話術:「拉人頭分紅」、「層級獎金」、「限量會員」。
5.假加密貨幣或NFT詐騙
推銷不存在的虛擬貨幣、偽造交易所,或假借「區塊鏈」名義發行空氣幣。手法:操控價格後拋售(拉高出貨)、偽造白皮書、假冒ICO/IEO。
6.感情詐騙(殺豬盤)
透過交友軟體建立信任後,誘導投資虛假項目,甚至要求借貸或代操盤。
7.假冒政府或紓困方案
謊稱可代辦「投資補貼」、「特殊管道IPO」等,要求支付手續費或保證金。
二、被詐騙後的處理方式
1.保留證據
截圖對話紀錄、交易明細、匯款憑證、詐騙平台畫面等。
三、重要原則
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:異常高報酬背後往往是陷阱。
資訊透明是關鍵:合法投資必提供公開說明書與風險揭露。
多問一步:諮詢專業金融顧問或信任的親友,避免衝動決策。
結論而言:
在交友軟體認識的「朋友」帶你投資 99.99% 就是詐騙,詐騙流程就是前期讓你小賺給你提領。後期要提領資金就說要繳稅,這就是詐騙,不要這麼傻,沒有判斷能力的建議不要投資加密貨幣,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,網友不會幫妳賺錢,凡是在網路上看到的投資廣告或網友傳來的投資訊息,標榜「保證獲利」、「沒有風險」、「穩賺不賠」都是詐騙 ? 請將這篇文章分享給更多人,讓我們一起打擊詐騙!
還唄強調,平台官方客服人員不會以個人微信、短信、電話、郵件等方式聯繫已使用還唄APP借還款的用戶,提醒用戶不要向他人透露銀行卡、身份證、交易賬號、密碼、驗證碼等個人敏感信息。
這時,客服提出“挽回措施”。
三年前,李淑英經朋友介紹先認識了廣某彬。廣自稱有澳洲博彩的理財項目,每月可拿到5%的高額利息,邀請李淑英投資理財。因退休後收入低,想改善老年生活,在廣等人的再三遊說下,李淑英聽從廣某彬的建議,決定將自己名下房產抵押作投資。
隨後,對方以“賬戶異常”“支付超時”等理由聲稱購票失敗,並且表示可以全額退款。為取得信任,對方還發送了偽造的“大麥網”支付頁面、營業執照及手持身份證照片等看似正規的證件,並以指導退款為由,誘導兩位女士下載屏幕共享軟件。
這次受騙經歷讓我明白:賭博這東西不可信,踏踏實實才是做好人的硬道理。
目前,朱女士已向轄區派出所報警,警方已受理此案。
過了大概十天左右,我去找招聘方要身份證,卻被告知需要等待。經過多次索要無果後,我終於在二十多天后拿到了身份證,但保安證卻沒有辦下來。此時,招聘方又要求我們辦理銀行卡,並把密碼寫上。我們當時以為要發工資了,便都屁顛屁顛地去辦了。然而,銀行卡卻被招聘方用於公司的個人一級賬戶,我們反應過來時已經交上去了。
(3)以投資養老公寓、異地聯合安養為名,以高額回報、提供養老服務為誘餌,引誘老年群眾“加盟投資”。
於女士感覺獲利豐厚,便繼續加大投資,在發現餘額無法提現後詢問對方,對方稱平台因出現問題被查處,需繳納50萬元罰款才能提現。於女士不願交罰款,繼續向對方索要投資本金被拉黑,後來APP也無法登錄,遂發現被騙,共計損失37萬餘元。
按照對方指示,張女士下載好“幣安”APP並向商家購買了6842枚USDT虛擬幣(約人民幣49749.56元)用於在所謂的“華潤集團”投資平台置換積分。兌換積分後,張女士在該平台黃金板塊操作了幾筆,“收益”十分可觀。
在微信群或者 QQ 群,發布他們軟件選出來的股票池一般有 3-5 只票,當其中一隻漲了,他們就會不停的說自己軟件有多牛,讓你交費開通。當你買到軟件之後,發現這軟件一無是處,如果軟件就能賺錢,還需要什麼技術分析?切記不要花錢買軟件。
王曉鳴進一步揭示,不少此類騙局都涉及傳銷推廣形式。例如,“夢幻影視”傳銷案就是一起典型的以影視投資為幌子的網絡傳銷案件。網絡傳銷不僅作案手法多變,而且危害嚴重,但其“入門費”“拉人頭”“層級返利”“騙取財物”等核心特徵並未改變。在推廣過程中,網絡傳銷可能利用虛擬商品或服務作為道具,如投資理財、外匯交易等金融類投資項目,以高額返利為誘餌,誘騙參與者陷入陷阱。